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4-05 编辑:少芬 手机版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A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2.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有: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3.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存在人类社会,教育就存在。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4. 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B “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首次提出使用的。他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

  5.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而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D 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6.在教育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会发生。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些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域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A 创造性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其他劳动所体现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C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A 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

  9.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选好示范的榜样

  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D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的关键在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对教师的事业心、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成绩评定

  B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11.我国现行、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

  1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

  C.认真执行校长指令

  D.教好课

  A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如果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致,则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就完全一样。

  错误。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自身的继承关系,也称教育的继承性。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14.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错误。

  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7.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

  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

  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

  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