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

时间:2022-10-19 13:53:41 民间舞 我要投稿

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

  东北秧歌的学习,一定要掌握呼吸的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

  东北秧歌,是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以艮、俏、稳、浪为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以“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为主体风格,展现其独有的舞蹈风格和美。

  (一)快吸气

  在东北秧歌的“踢步”训练中,音乐的弱拍是动作的强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分辨音乐与动作的强弱特点,做绕花时应与脚在瞬间踢出同步进行,马上形成相对应的舞姿,而脚落地收回时控制力度慢慢进行,使动作产生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踢出和收回的那一瞬间体内要有一个快呼气的过程,这个动作的用力过程非常快,而在身体快速转换重心的过程中,再把气慢慢吐出。做绕花组合的训练时更应如此,以手指带手腕,慢慢起法儿,快速压绕的同时压腕翘指,掌心向前完成一个完整的里绕花;动作的启动比音乐的节奏先开始,在弱拍“da”完成挑绕,正拍(即平常所说的重拍)下压。当身体进行快呼吸时就是手腕绕花的过程,从压手腕到下一次绕花所走的弧线是慢吐气的过程。通过呼吸完成踢步与绕花的配合,体现出东北秧歌“扭、稳、浪”的风格特点。

  (二)停止呼吸

  在东北秧歌的“踢步”训练中,落脚收回时呼吸需要突然停止片刻,气息瞬间凝固的感觉;另外绕花组合的训练中更能感受到这一呼吸特点,手腕刚绕完的时候需要呼吸顷刻停顿瞬间,显得动作干净利落;这两个微小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东北秧歌中停止呼吸的这一特点。

  (三)慢吐气

  在动作时要求气息匀速地、慢慢地进行,优美舒展的片花组合中多运用这种平稳柔和的呼吸方式贯穿始终,表现了姑娘们稳中浪、浪中美的性情。无论是脚下的踢步还是上身的扭动都运用短小的呼气和提气加以控制,以便将动作完成的干净、利落。并且通过艺术呼吸的形式使动作的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强烈的外在动作瞬间转为内在的韵律,将风格、节奏、情感融为一体。

  东北秧歌起源介绍

  满族秧歌的起源很早。据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新年之际,“八旗章京、兵丁皆大吃大喝……男扮女装,唱着‘祷仰科’歌戏乐”。据考证,“祷仰科”当为“大秧歌”的`译音。康熙初年杨宾著有《柳边纪略》,记载了当时“莽式”的动作和表演形式:“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势。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柳边纪略》中更有诗词吟咏佐证满族先人群众性的歌舞活动:“马闲秋草后,人醉晚风前,莽式空齐曲,逍遥二十年”,“夜半村姑着绮罗,嘈嘈社鼓唱秧歌,汉家装束边关少,几队胡儿簇拥过。”

  从清朝康熙年间已具雏形的满族秧歌,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中,已成为满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秧歌”一词,在中国舞蹈词典上说:“源于农民在插秧和耕田劳动中唱的歌。”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清人吴锡麟著《新年杂咏抄》认为秧歌是由宋《村田乐》演化而来。村田乐和秧歌都产生于农业劳动生活,二者有继承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东北满族秧歌是一种由民间娱乐而形成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满族是东北的土著民族。满族文化历史悠久。它囊括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满族民间歌舞有多种,流传较广的有“莽式舞”“大五奎舞”“野人舞”等,秧歌也是由萨满文化衍生的群众性歌舞娱乐活动。至今它大约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民间艺术更是如此。满族秧歌便是源于满族民俗生活和萨满舞蹈,秉承了萨满文化万物有灵的理念。同时,又是与满族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由于历史上的满族属于渔猎放牧民族,所以,秧歌的内容也与他们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内容相关。一般来说,满族传统的秧歌共分6部分:1.出征;2.鹰猎;3.打鱼;4.求婚;5.凯旋;6.庆祝(莽式空齐)。一场传统的满族秧歌,就像一场歌舞表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满族生产生活的场景。

  东北秧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我国最早的秧歌产生于中原一带,后来传到东北地区,由汉满两族人民共同培育使它发展起来的。清朝顺治年间"杨宾"在《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由此可见,东北秧歌的流传和发展至少有三百年历史。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三种类型的秧歌形式:

  1、高跷秧歌

  2、二人转

  3、地秧歌。

  秧歌表演常用的道具是手绢和扇子,也有用其它道具的,如:手玉子,等…。东北秧歌的音乐也很有特点,其中唢呐和小钹为常用的音乐伴奏乐器。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稳中浪",这正是对东北人民粗旷质朴的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

  东北秧歌舞蹈欣赏知识介绍

  汉族的东北秧歌舞蹈形式中,主要是以走相、稳相、鼓相、手巾花(具体的舞蹈训练内容的名称)来体现舞蹈风格的。欣赏东北秧歌我们要从舞蹈演员的脚步动作看起,要看这个演员从身体上表现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协调美,也就是这个演员是否在舞蹈动态上体现出了由脚下的踢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和腕部的绕花的一种协调性。

  欣赏东北秧歌的另一个重要点是:看手巾花的表演技艺。手巾花就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常说的"手绢",在舞蹈中手巾花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现,它更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舞蹈中常以不同的手巾花耍法和节奏变化的处理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它既可以用优美的"片花"(手巾花的一种耍法)表现大姑娘的秀美和羞涩,又能以灵活脆快的"小燕展翅"(一种舞蹈动作和手巾花的结合舞蹈动态)表现小姑娘的俊俏和泼辣手巾花是舞蹈表演中突出变现力的主要环节。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舞蹈中看演员的内心节奏感的把握和身体的控制能力。总之,优秀的舞蹈演员总能将舞蹈表演的收放自如,让观众在舞蹈欣赏中目不暇接。

【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相关文章:

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训练方法09-25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02-28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02-18

东北大秧歌民俗文化特点02-22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11-02

东北秧歌的风格介绍03-07

东北秧歌怎么学习09-21

东北秧歌的知识介绍09-14

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11-08